
【好習慣1】注意清潔、溫和清洗
夏天因為汗水多,很多民眾身上會起紅疹、發炎等狀況,很多人誤以為是洗澡洗不乾淨引起的;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,本身容易有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等各種發炎的皮膚病,最好選擇清水洗就好,避免用肥皂這種過於鹼性的清潔劑,特別是很多患者會迷思手工皂比較天然,但用久了之後,反而容易刺激皮膚,讓肌膚酸鹼失衡;若感覺用清水洗不乾淨,可以選用弱酸性、無香精或中性的洗劑取代。
【好習慣2】控制沐浴時間與溫度
洗澡水的溫度太高,很容易造成皮膚乾燥、脫皮。邱足滿說,皮膚表層有天然的皮脂膜,是由皮脂腺所分泌,有助滋潤皮膚、減少水分散失等作用,也就是這層膜讓皮膚呈現弱酸性;然而,洗澡的水溫高於40℃的話,很可能會將這層保護膜洗掉,造成皮膚越洗越乾、越洗越癢,甚至引起酸鹼失衡,最常發生在老年人以及本身皮膚較乾的人身上。因此,建議洗澡溫度最好不要超過40℃,同時以淋浴為主,並減少泡澡的次數。